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内涵式发展纪实

办学特色2013-12-08
 实现内涵建设平稳较快发展,东北师大人文学院向世人展示了一条清晰之路。

  聆听学校召开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,翻阅一份又一份关乎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文件,与校领导的每一次交谈,我们都深刻感受到全校上下思路与行动的融合,看到改革与创新的魄力。正是有了这样的务实与坚持,才有了一步一个脚印的平稳前行。

  这种坚实的步履,表现在学校专业学科建设、教学科研、师资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、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。

  从现在起到2015年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期,学校将坚持内涵式发展,深化改革,开拓创新,为实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外向型、应用型、多学科、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、高水平的民办大学打下坚实基础,迎接人文学院美好的未来。

  科学定位,专业学科抓特色

  如果说办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生命线,那么专业和学科建设就是这所大学的重要根基。

  谈到内涵建设,东北师大人文学院院长吕英华教授表示:“内涵建设不仅是追求质量、追求特色的建设,更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,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,一个永远追求的目标。因此,学校要夯实根基,就要不断增强实力和底蕴的建设,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上采取新举措。”

  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,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、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专业建设搞得好,无疑是办学质量中最大的亮点。

  如何能够把专业建设开展好,把握学校的办学特色,实现科学定位、合理布局?

  学校多次围绕专业建设开展讨论,逐渐理清思路和目标:抓好基础建设、重视规模效益、优化专业布局、加强特色打造,提升专业层次。面向社会需求,按照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增设新专业,特别是根据“规模、结构、质量、效益”协调发展的原则,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,适当增加理工科专业,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,形成以人文专业为主,文理工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,逐步完善综合性大学的建设。

  按照这样的思路,今年,学校新增设并获批了康复治疗学、护理学专业,在专业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,为构建福祉事业专业培养、在职培训、福祉研究、国际化养老、老年产业开发“五位一体”的办学模式,奠定了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基础,将为我国福祉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具备康复、护理以及管理的高级人才。

  学校又新增设了数字媒体技术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,进一步推动理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。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,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,汽车保养维修日益复杂,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、汽车销售服务、汽车金融服务、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。

  在英语、日语、朝鲜语等专业新增了翻译方向,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和素质,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、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,成为适合在工商、经贸、文教、新闻、体育等部进行口译、笔译的实用型外语翻译专业人才。

  特别是学校在音乐学专业新增设了琵琶方向。在具有“全国琵琶培训基地”、“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两个基地,被誉为“中国琵琶之乡”的吉林省辽源市成立了琵琶分院,与显顺琵琶学校实行合作办学,走出了一条强强联合、优势互补、专项培养、打造一流的“一条龙”办学路子,旨在传承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,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琵琶专业人才,形成独具特色的世界级教学品牌。

  学校着力打造学科专业群,资源整合、优势互补、文理工互动,不断创造形成新的生长点。目前,已形成外语类专业群、美术类专业群、经贸类专业群、福祉类专业群。

 
  • 教育部委
  • 行业协会
  • 教育媒体
  • 科研院所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地方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