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“教改方案”应查究媒体谣言

民校论坛2013-05-15

 近日,网络上流传的《2011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》称,将取消中、小学教师职称工资;2月1日,教育部网站做出正式回复,此消息不属实。还有春节 期间,两则子虚乌有的消息在网上一度传得沸沸扬扬:一则来源于境外媒体,称北京地区存在发生核泄漏的危险;另一则是国内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将实行“菜刀实名 制”,顾客买菜刀需要出示身份证并登记备案。这些都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回复和澄清。

 

  目前,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,人人都有麦克风、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,在特定时空条件下,谣言也可能遮蔽真相,谣言有时候比真相更吸引眼球。因不实消息传播造成的荒诞事件时有出现,无不对正常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干扰,给相关利益群体带来损失。

 

  其实,制造谣言就是麻烦的制造者。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散布不真实的消息、甚至消极的消息,以及无中生有的谣言,都对社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,增加社会运行成本,也会对普通公众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,有的谣言还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。

 

  当今在网络环境下,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要让谣言没有市场,就需要公共机构及时回应,让谣言止于真相。象前一段时间网上,“年终多发 一元,多缴千元税收”的错误说法,有关部门就应该及时回应。希望公共机构和每一个公民,都要做负责任的传播者,形成有责、有序的传播新秩序,使社会变得更 加健康、成熟起来。

 

  新的传播环境下,政府权威部门要提高公信力,发挥优势作用,对政务活动公开透明,有了质疑及时回应,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,要主动、尽快、如实说。发现谣言苗头,及时、理直气壮地公布真相,澄清事实,让真相来消除谣言。

 

  减轻谣言对社会的危害,媒体应负起社会责任。公共媒体如果采信和发布不实信息,其传播范围更广,社会危害面更大。在当今信息来源更加多元,也可说是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,公共媒体更要睁大眼睛,对信息的真实性认真求证,不能为了争时效、抢眼球而放松把关,助推谣言传播。

 

  养成公民理性的心态, 提高甄别谣言的能力,公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,也可以成为传播者,提升其独立判断的能力,避免成为谣言的接棒者、传播者;对那些消息来源不甚权威 的,不要轻率地把似是而非的信息传播出去。公民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、地缘优势、专业优势,有条件的求证一下,主动参与阻击谣言,消除谣言。

 

  公共机构和媒体,还承担着传播真理、凝聚共识的社会责任,要通过各种方式、途径理直气壮地宣扬正确的是非观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相、真理要大讲,用理性态度、科学观点消解偏激的情绪和固执的偏见,让错误的价值观、不实的谣言没有生存的空间。

 

  对谣言、麻烦的制造者,就是要秋后算账,一旦查清,就要严肃追究,只有铲除谣言制造源才是根本。要减少谣言的产生、传播,减轻谣言对社会的伤害,一方面让谣言没有市场,另一方面,阻断虚假信息的来源,对于散布谣言者严厉打击,铲除谣言源。
 
  • 教育部委
  • 行业协会
  • 教育媒体
  • 科研院所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地方中心